人工智能学院组织教师深入学习《河南省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三年行动计划(2025-2027年)》

作者: 时间:2025-04-08 点击数:

近日,河南省教育厅印发《河南省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三年行动计划(2025—2027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,推进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强省建设。为积极响应该号召,人工智能学院于4月7日下午组织教师开展了专题学习,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未来方向及实施路径。

《行动计划》由河南省教育厅于2025年4月发布,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全面革新教学模式、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,计划到2027年建成覆盖全学段的人工智能高质量人才培训体系,并形成“人工智能+”学科专业布局。

文件核心内容包括:

1)全学段人工智能通识教育: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面普及人工智能通识课程,培养适应智能化社会需求的跨学科视野人才。本科高校需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纳入培养方案,并推动与全民终身学习的深度融合18。

2)AI与教学深度融合:推广AI情景式教学、数智课程资源建设,探索智能备课、学情分析、作业管理等教学全场景应用。职业教育领域将新建3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,高等教育则重点打造智能教室和沉浸式课堂。

3)学生学习数字档案:利用AI技术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,实时监测身心健康,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。

4)学科与人才建设:鼓励高校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,支持传统专业向AI方向转型,建设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,并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。

学习会上,学院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展开了热烈讨论。老师们认为,《行动计划》为高等教育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明确指引。部分教师提出,未来需重点推进以下工作:

课程体系优化:加快开发AI通识课程模块,在我院已经为学校开设的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》公共课基础上,融入大模型、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内容,打造“理论+实践”双轮驱动的教学模式。

教学场景创新:引入AI助教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工具,推动课堂从“知识传授”向“能力培养”转变,提升学生高阶思维与创新能力2。

产学研协同:联合企业共建实训基地,参与人工智能创新基地建设,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需求对接。

此次专题学习标志着人工智能学院正式开启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深度实践的新篇章。未来三年,学院将紧密围绕《行动计划》目标,以技术赋能教育,为河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贡献核心力量。